序 Ⅰ
阅读导引 Ⅴ
第 1 章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1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001
1.1.1 需求与供给 001
1.1.2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003
1.1.3 “看得见的手”—政府调控 004
1.1.4 经济学中的货币主义 006
1.1.5 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008
1.1.6 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009
1.2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011
1.3 经济学相关的自由思想 016
1.3.1 哈耶克与货币的非国家化 018
1.3.2 密码朋克、戴伟与 B-money、BM 与自由货币 020
1.3.3 超主权货币 025
第 2 章 传统货币 029
2.1 货币的基础知识 029
2.1.1 货币的起源 029
2.1.2 货币的几个发展阶段 030
2.1.3 信用与货币 032
2.2 铸币税 034
2.2.1 铸币税的起源 034
2.2.2 当代铸币税 036
2.2.3 当代铸币税的获取方式 037
2.3 货币的基本职能 037
2.3.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038
2.3.2 购买和支付手段 038
2.3.3 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039
2.4 货币的供求 040
2.4.1 货币的统计 040
2.4.2 货币的需求 041
2.4.3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041
2.4.4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043
2.4.5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044
2.4.6 货币的供给 045
2.4.7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046
2.5 传统货币的调控手段 048
2.5.1 法定存款准备金 049
2.5.2 再贴现政策 049
2.5.3 公开市场政策 050
2.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051
2.6.1 通货膨胀 051
2.6.2 通货紧缩 053
2.7 利率、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 054
2.7.1 利率与利息理论 054
2.7.2 汇率 055
2.7.3 国际货币体系 056
2.7.4 国际金本位体系 057
2.7.5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悖论 058
2.7.6 牙买加体系 060
第 3 章 数字货币与通证 Token 063
3.1 数字货币、虚拟货币、电子货币和加密货币 065
3.2 数字货币(通证 Token)的主要分类 069
3.3 非国家数字货币 071
3.3.1 支付型数字货币(通证 Token) 071
3.3.2 应用型数字货币(通证 Token) 072
3.3.3 资产型数字货币(通证 Token) 072
3.3.4 稳定币 073
3.3.5 隐私货币 075
3.3.6 山寨币和空气币 076
3.4 法定数字货币与 Libra 078
3.4.1 中国央行的 DCEP 078
3.4.2 美、日、欧央行进度 082
3.4.3 其他部分央行进度 083
3.4.4 Libra 086
3.5 数字货币中的传统经济问题 088
3.5.1 数字货币的铸币税 088
3.5.2 数字货币的供求与通货膨胀 089
3.5.3 数字货币的利率与汇率 090
第 4 章 区块链经济模型理论 093
4.1 私有链与联盟链的经济模型 094
4.2 区块链经济模型中的主要内容 097
4.2.1 通证的名称与符号 097
4.2.2 计量单位与数据精度 097
4.2.3 通证的总量或初始总量 100
4.2.4 通证的释放规则、增发(或回笼)规则 101
4.2.5 经济模型中的主要利益方与利益分配 107
4.2.6 通证的激励与消费规则 110
4.2.7 通证的价值来源 111
4.3 经济模型的主要问题 115
4.4 经济模型的后期调整 116
第 5 章 经济模型中的主要利益方 121
5.1 项目团队 121
5.1.1 团队的组成 121
5.1.2 团队的主要工作 123
5.1.3 团队的利益与限制 124
5.2 基金会与其主要职能 125
5.2.1 基金会的案例 126
5.2.2 基金会的通证流动性控制与数量调控 131
5.2.3 基金会的货币稳定与外汇储备 132
5.2.4 基金会的其他金融职能设想 134
5.2.5 基金会对项目发展的直接支持 135
5.2.6 基金会对项目生态发展的支持 135
5.3 应用参与者 139
5.3.1 直接参与者 139
5.3.2 生态参与者 139
5.4 投资方 140
5.5 社区 141
第 6 章 经济模型中数字货币(通证)的管理 143
6.1 数字货币(通证)的发行 143
6.1.1 ICO 143
6.1.2 STO 144
6.1.3 IBO 146
6.1.4 各种 IXO 147
6.2 数字货币(通证)的流通管理 148
6.2.1 传统货币流通问题与管理 149
6.2.2 数字货币中的流通问题 149
6.2.3 数字货币的增发与销毁 150
6.3 数字货币(通证)前期的应用 151
6.3.1 交易功能 151
6.3.2 质押与进入门槛 152
6.3.3 各种 PoS 与 Staking 153
6.3.4 应用中的消费 154
6.4 数字货币(通证)初期的主要问题 155
第 7 章 经济模型中的治理机制 157
7.1 社区与社区治理 157
7.1.1 传统社区与治理 157
7.1.2 开源软件社区与治理 158
7.1.3 区块链社区与治理 160
7.1.4 DAO 与 DAC 161
7.1.5 社区治理中的问题 163
7.2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164
7.3 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 165
第 8 章 经济模型案例分析 169
8.1 比特币经济模型分析(创始案例 + 货币案例) 169
8.2 以太坊经济模型分析(典型公链案例) 172
8.3 Filecoin 经济模型分析(存储应用类案例) 177
8.4 Steemit 经济模型分析(多通证案例分析) 182
8.5 跨链经济模型案例 186
8.6 币安 BNB 经济模型分析(交易所案例分析) 187
8.7 当前区块链经济模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0
第 9 章 区块链经济模型涉及的监管与法律 193
9.1 传统金融监管 194
9.1.1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94
9.1.2 金融监管组织与成本 196
9.1.3 国际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与新资本协议 198
9.2 KYC 与 AML 200
9.2.1 KYC(了解你的客户) 200
9.2.2 AML(反洗钱) 202
9.2.3 数字货币领域的 KYC 与 AML 203
9.3 区块链经济模型涉及的监管 206
9.3.1 通证经济的一些特点 206
9.3.2 数字货币(通证)的监管挑战 207
9.3.3 主要国家的监管态度与监管方式 208
第 10 章 股权融资与通证融资 213
10.1 传统融资工具 213
10.2 股权融资 214
10.2.1 投资方、投资额与出让比例 215
10.2.2 投前文件与交割文件 217
10.2.3 估值条款与估计调整条款 219
10.2.4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条款 220
10.2.5 常见优先权条款 222
10.2.6 投资者保护条款与其他 223
10.2.7 股权融资的退出方式 225
10.3 股权融资的案例分析 226
10.4 通证融资 230
10.4.1 投资方、投资额与出让比例 231
10.4.2 投前文件与交割物 232
10.4.3 项目估值与估值条款 236
10.4.4 项目治理与投资者保护 238
10.4.5 通证融资的退出方式 239
10.5 通证融资的案例分析 239
10.6 股权融资与通证融资的区别 241
10.7 股权融资与通证融资的组合使用 246
第 11 章 从经济模型看区块链的影响力 249
11.1 不能说谎的社会,三体人不能说谎是真的 249
11.2 有质押的 PoS 比纯算力的 PoW 更强大 251
11.3 科斯定理现象更显著,一切会更加自动化 252
11.4 价值互联网的来临与物联网的发展 256
参考文献 262